 |
成參養殖水質調控技術 |
漢寶水產 2018/10/9 9:44:45 閱讀:17964 |
水質是影響池塘養殖刺參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了養殖成敗,對水質進行科學調控,是減少刺參病害,提高養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1、科學換水 保持適當的水深和換水量,是改善水質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換水不僅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代謝廢物的濃度,還能調節池水鹽度與pH,改善池水生物組成結構。在一定限度內,換水量越大,刺參生長越快,成活率越高。 (1)換水方法 通常的換水方法是:3月份到6月中旬,池水不宜過深,以充分利用陽光照射,加快水溫回升,增加底層溶解氧,促進浮游單胞藻和底棲硅藻的繁殖,一般日換水10~20%,保持水深1.2~1.5m;6月下旬到9月中旬,隨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換水量并加深水位,日換水從20%逐漸升至50%以上。其中水溫最高的7~8月份,刺參多數已進入夏眠階段,水溫一旦過高或底質情況太差,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所以這一時期在遵循水質好、溫度低、鹽度等因子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能自然納水的池塘要有潮就納、有水就進,無自然納水條件的池,每天也要機械提水,保持水質清新,水深始終維持在2m以上的最高水位,為刺參營造良好的夏眠環境。夏眠過后,隨著水溫的下降,可將日換水量漸減至20%以下,水位降至1.2~1.5m。冬季刺參攝食量小,代謝弱,對水質污染較輕,主要是維持池水的穩定,可少換水,或只進水不排水,保持2m以上的最高水位即可。
(2)換水時注意事項 ①要有攔污設施 池塘注水口設置40~60目篩絹網,海邊抽水口最好也設攔污網等設施,防止自然水域中的敵害生物、雜物及油類進入池塘。 ②換水前注意海區和池塘水質情況 如發現自然海水受到污染、發生赤潮等情況,要暫停換水。大雨過后,從陸地入海的淡水常帶有農藥等有害物質,并且pH常會大幅下降,也不要急于進水,待海區水環境恢復正常后再納水。如發現池內水質惡化、刺參發病等情況,要立即大換水。 ③防池水鹽度驟降 暴雨前應將池水加到最高水位,雨后立即將表層低鹽度水排掉。因刺參屬狹鹽動物,短時間鹽度降幅過大,易引起潰爛甚至死亡。為此,可在排水口處設內低外高兩道閘門,平日排水兩道閘門均提起,降雨時關閉內閘,開放外閘,使表層的低鹽度水從內閘上部溢出。 ④注意換水時間 夏季高溫期,盡量在夜間或凌晨換水,以降低池塘水溫。有條件的地方可向池內添加深井水降溫。
2、保持優良水質 池水要有一定肥度,達到“肥”、“活”、“嫩”、 “爽”的感觀標準,水色以淺黃褐色或淺黃綠色為好。池內保持充足的浮游生物含量,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吸收有毒物質,提高池水的自凈能力,維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有利于水環境的相對穩定,對優化養殖環境,改善水質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一定肥度的池水還可使刺參避免受強光直射,改善刺參的棲息環境。故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池塘水質變化情況及時追肥。追肥時機要根據天氣情況來定,一般在晴天時候為宜。為保證水質,在養殖期間一般不提倡多施用化肥,提倡多使用有機肥水產品,如“漢寶生態肥”或“漢寶淝”來進行肥水,肥水效果好,且對水質無污染。 3、做好水質監測 每天都要觀察池塘水質情況,定期對一些主要理化因子進行檢測。保持池水鹽度26~32‰,雨后的短時間內也不應低于20‰;溶解氧保持5mg/L以上;氨氮在0.1mg/L以下;pH為7.8~8.4;池水上層不得檢出硫化氫,池底含量應在0.01mg/L以下,若氨氮、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有機質過多,可使用“底改素”、“多效底改顆!、“護水解毒寶”等來調節改善水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