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2a777"><div id="2a777"></div></table>

    <ol id="2a777"><blockquote id="2a777"></blockquote></ol>

    <optgroup id="2a777"><em id="2a777"><del id="2a777"></del></em></optgroup>
  • <legend id="2a777"><i id="2a777"></i></legend>
      注冊/登陸/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大連海參商會第四次全體會員大會勝利召開

           您當前位置 > 首頁 > 海參資訊 > 正文

      權威報告丨福建海參產業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
      中國水產  2019/3/20 10:39:49  閱讀:17961

       福建是漁業大省。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和轉型升級,2018年,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制定了《福建水產千億產業鏈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方案》,建立了25個推廣示范基地。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全省水產推廣系統對大黃魚、石斑魚、河鲀、對蝦、海帶、紫菜、鮑魚、牡蠣、海參、鰻鱺及稻蓮漁11個產業開展專題調研并形成產業報告。報告不僅分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還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今后發展建議。

      近年福建省海參養殖發展迅速,2017年養殖面積達1740公頃,產量27358噸,產值38.3億元。福建海參養殖處于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的重要時期,是主產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漁業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促進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養殖生產情況

      (一)發展歷程

      福建是我國南方地區率先開展海參南移養殖并獲成功的省份。早在2003年福建霞浦縣從山東長島引進海參苗開展室內水泥池和室外土池暫養試驗,并于2004年海區小面積度夏養殖試驗成功。開始引進時由于參苗規格小,養殖周期需16個月~17個月左右,總體生產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低下,海參產業發展緩慢。

      2007年以后養殖以大規格(15頭/kg~30頭/kg)半成品參苗為主,利用11月至次年4月南北溫度差異進行南北接力養殖。北方水溫低,海參停止生長進入冬眠,而此時福建南方海區水溫正好適宜海參生長。因此養殖周期縮短為4個月~5個月,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隨之高額的利潤回報也吸引了許多社會資本的投入,促進了福建霞浦海參產業的快速發展,養殖規模從2004年~2005年的100框發展到2015年的15萬框,活參產量從5噸多增加到2萬多噸,一躍成為我國“北參南養”的主產區,被譽為“南方海參之都”和“中國海參第一縣”。  



       

      2007年~2017年福建省海參產量與面積

      (二)養殖分布

      福建省海參養殖分布于寧德市、福州市、漳州市,主產區為寧德市霞浦縣,占福建省產量的70%以上。

      (三)養殖模式

      福建省海參養殖模式有海區筏式吊籠養殖和池塘蝦參混養兩種模式兩種。其中海區筏式吊籠養殖產量約占福建省養殖總產量的80%~90%。池塘蝦參混養模式就是采用日本對蝦與大規格海參苗混養,利用海參的食性來清除對蝦殘餌、蝦糞、小型動植物、有機碎屑等,能夠起到清潔水體、改善底質的生態效應,是一種健康的生態養殖技術。

      二、加工流通

      (一)鹽漬海參加工

      鹽漬海參,又稱“拉缸鹽海參”,指將鮮參通過宰殺、腌制、蒸煮、烤等加工成含水量60%~70%的半成品,是一種海參初加工產品。海參收購季是每年的3月~5月。2011年以前,海參加工在福建省還是空白,當時海參主要以活參銷售為主,完全受北方收購商的控制,每到收成季節,一旦北方客戶少,就會造成養殖戶的恐慌,尤其是活海參到4月底還沒賣出,養殖戶就會降價出售,因為溫度過高,海參就會縮水、體積縮小、體重驟降,甚至化皮死亡。

      另外,由于活參集中上市,季節性強,成品活參在銷售過程中互相壓價現象比較嚴重,再加上養殖戶的恐慌心理,出現了低價滯銷現象,活參價格從上年的80元/斤~100元/斤暴跌到50元/斤~70元/斤,致使大部分養殖戶虧損。當地投資者和政府都逐漸意識到,福建省海參業發展迫切需要加工環節的配套,但當時加工能力、倉儲和資金都跟不上。

      為此,福建省廳、霞浦縣政府高度關注,加大了海參加工企業發展的引導扶持力度。2015年霞浦縣海參初加工企業發展到20家,2016年增加到29家,2017年達到34家,總體初加工能力已滿足福建省鮮參的加工需求。自此,福建從以活海參交易為主發展到以鹽漬海參交易為主。鹽漬海參的收購價格是300元/斤,鮮參的代加工費用是0.8元/斤,以當地初加工廠平均加工成本0.5元/斤~0.6元/斤計算,加工一噸的利潤為400元~600元。初加工企業每年平均加工500噸左右的鮮參。

      (二)海參協會和批發市場建設

      在2011年海參發展較為低谷的時候,當地政府和從業者開始考慮海參市場建設的問題。2012年10月“霞浦南方海參協會”成立;同年,在福建省霞浦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國南方第一家海參交易市場——“永昌海參交易中心”。該交易中心2014年最高的交易額達到8個億。2015年集加工、交易、存儲為一體的“相聚一堂海參交易中心”成立。當年交易額達6.5億,2016年交易額增加到10億。目前霞浦縣已經成為南方重要的海參交易集散地。

      (三)深加工和霞浦海參品牌化發展戰略

      海參深加工就是將鹽漬海參加工成干海參或即食海參。目前深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遼寧等北方地區。從2015年開始,霞浦縣也有個別加工企業嘗試加工干海參,據了解,當地3.5斤~4斤鹽漬海參就能生產1斤淡干海參,成本約1000元/斤,30斤~35斤鮮海參能制作1斤純淡干海參,去年淡干海參的市場價格約為1300元/斤。深加工的干海參產品包括干海參、水發海參、速發海參等,企業海參加工產品在大連、煙臺、廣州、溫州、海南、臺州、蒼南等地的八個連鎖店銷售。地方政府通過舉辦“霞浦海參捕撈節”等加強宣傳,2016年“霞浦海參”地理標志產品申請成功。

      三、海參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一)養殖面積和價格起伏大,建議政府加強規劃引導

      近年海參價格大起大落,養殖面積也有較大波動,行業發展不太平穩。調研中,養殖戶、加工企業都希望海參產業“賺錢不要那么暴利”,認為“過山車”式的發展不利于產業穩定發展。建議政府管理部門加強產業引導,促使海參養殖產業穩定發展、漁民增收。

      (二)產業發展“兩頭在外”,養殖戶收益提升受限,建議協會引導漁民抱團闖市場

      對海參養殖戶和初加工企業來說,產業發展“兩頭在外”也是一個大難題。據調查,海參養殖苗種和鹽漬海參的銷售都依賴北方,當地養殖戶只承擔中間的養殖環節,在產業發展中則處于較低端位置,風險比較大。海參上市時間集中,當地大多為養殖海參的散戶,因此一方面,養殖戶害怕自己的海參銷售不出去,競相低價銷售;另一方面,由于到霞浦收購海參的客戶相對較少,市場壟斷壓價收購現象壓縮了養殖戶的收益空間;此外,由于海參養殖戶分散,在購買苗種的時候,競相提價購買容易抬高苗種的價格,增加養殖成本。針對此情況建議發揮當地海參協會的作用,引導養殖戶抱團闖市場。

      (三)深加工企業和成品參批發市場發展滯后,建議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

      福建省海參養殖業、初加工業發展已較成熟,但與北方相比,仍在加工干海參和成品參批發市場方面有所欠缺。目前福建省當地沒有成批量生產干海參或即食海參,也沒有成規模的成品海參批發市場,從而降低自身吸引力。

      目前霞浦縣“相聚一堂”等企業已經開始加工水發海參,技術都較成熟。建議政府加強對深加工企業的引導和扶持,打造龍頭企業和霞浦海參品牌,同時給予成品參批發市場建設用地優惠政策和入場商戶三年的免稅優惠,同時擴大多渠道宣傳,拓展霞浦海參的市場銷售渠道。南方海參養殖成本低,且離南方銷區近,預計海參深加工業和批發市場發展起來后,更能發揮當地海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給養殖戶帶來回報。

      (四)海參飼料研發滯后,建議加快海參專用飼料的研發

      目前海參飼料也是福建省海參產業化發展的一個瓶頸。目前福建省海參養殖所用的飼料以海帶為主,加一點動物蛋白魚糜,也就是將魚打成漿和海帶拌在一起,再加上配合飼料作為一種粘合劑,但這種飼料的利用率怎么樣,流失了多少,都是不清楚的。目前亟需研制出配方科學、利用率高、對環境污染小,能夠促進海參正常生長的飼料,一方面幫助節省成本,一方面減少因飼料利用不充分對海域的污染。此外,目前當地海參養殖是仿照鮑魚進行吊籠養殖,有沒有更好的、提高養殖效率的方法也需要加強研究。建議國家或當地政府給予資金支持,加快對海參養殖飼料和養殖模式的研究。

      (五)海參養殖對海域和陸地環境的負面影響凸顯,建議規范養殖行為和加大海參深加工的推進

      海參養殖密度除影響翻倍率和養殖收益外,還對海域環境有一定影響,密度越大,養殖海域的負荷越重,相應的污染也就越大。由于近年養殖面積不斷擴大,海參加工后的下角料如內臟等直接排放至海區,對海區造成的污染日益嚴重,有些加工廠會將海參內臟收集后統一填埋,但由于海參加工季節性強,日處理量較大,加工廠大部分在沿海分布,很多海參內臟直接排入大海,造成海域富營養化,存在因污染引發海參發病造成損失的潛在風險。

      近年當地政府也在積極考慮如何“變廢為寶”,減輕污染。有一些高校也在研究生產即食海參腸和海參多肽的技術,將海參內臟進行生物發酵后制作液體肥料的技術等,但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建議政府重視海參養殖污染問題,并著力推動預防和治理。

      (六)海參加工有“加料”現象,建議修訂產品標準并加強監管和產業引導

      部分養殖戶和初加工企業反映,自2015年開始,部分加工企業在海參初加工環節違規添加麥芽糊精和植物蛋白,也就是“加料”。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據說加料后,海參重量增加30%),同時提高海參的品相。2016年出現這種情況的加工企業數量更多。目前海參的國家標準包括鹽、糖、蛋白質含量等,要求糖不超過1%,鹽不能超過40%,蛋白質含量不低于40%。

      海參的蛋白質含量是60%~70%,加料會降低(動物)蛋白質含量,但化驗出來是植物蛋白,國家法規對植物蛋白含量沒有標準限制,因此部分加工廠投機取巧!凹恿稀钡暮⒚洶l率明顯低于正常海參,國家規定發到10斤以上,不“加料”的正常海參發16斤~18斤。這種做法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海參市場的正常有序發展損害也很大。

      一是“加料”造成海參市場需求萎縮。加進去的麥芽糊精數量直接“擠出”了加工企業對海參的需求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參產量增加的同時,海參消費也逐漸從大雅之堂登上了百姓餐桌!跋计衷鐜啄昃蜎]人吃海參,現在大排檔也吃海參”。

      二是市場對霞浦縣大規格海參的需求減少。原因是“加料”后,小頭的海參可以做成中頭的,中頭的可以做成大頭的。結果市場對小海參的需求量增加,太大的海參反而賣不出去。

      為此,建議加快修訂海參產品標準,并加強政府和協會對市場的監管,培植有志向敢擔當的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加大對違規企業的查處懲罰力度,維護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胡榮炊1 蔡珠金2 周宸3 林崗4 林琪3 劉燕飛1 林位瑯1
      作者單位:
      1.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2.霞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3.福建省水產研究所
      4.福建師范大學



      分享到:

       

      大連海參商會換屆工作第三號公告
      大連海參商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當選...
      大連海參商會第四次全體會員大會勝...
      大連海參商會換屆工作第三號公告
      大連海參商會換屆工作第二號公告
      大連海參商會換屆工作第一號公告
      大連海參商會2022年度第一次理事會...
      建行走進曉芹實地調研活動,圓滿結...

      中國部分雙殼貝類獲得歐盟復關
      誰言寸”參”心 “鮑”得三春暉
      我省百名女創業帶頭人參加電商培訓...
      八鮮島海洋休閑食品隆重上市
      財神島“見證”體驗之旅
      《海洋之金》原生態野刺參鄭重聲明...
      大連八鮮島海參產品承諾書
      “!焙汀皺C”的啟示——關于海參...
      推薦展會 | 招商加盟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地址: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祝賀街35號錦聯大廈1411
      咨詢電話:0411-82822770 傳真:0411-82821210 中文域名:www.中國海參網.net
      Copyright © 2009-2016 haish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連海參商會版權所有
       
      欧美日韩精品一级,狠狠干天天干欧美一区,天天操操操天天操操操av,亚洲日韩视频优女

    1. <table id="2a777"><div id="2a777"></div></table>

      <ol id="2a777"><blockquote id="2a777"></blockquote></ol>

      <optgroup id="2a777"><em id="2a777"><del id="2a777"></del></em></optgroup>
    2. <legend id="2a777"><i id="2a777"></i></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