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淺析參圈系統:海參養殖戶再戰高溫勝算幾何? |
王焱平 作者:參度思維 2019/3/20 10:57:14 閱讀:17332 |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我,有關今年夏天,如何有效的預防高溫的話題。比方說遮蔭網到底上還是不上?如何搭建?不上遮蔭網只是打井可不可以?想上增氧攪水設備應該如何搭配更好一些?在夏季時怎么能把海參圈水調肥、調渾濁?等等類似的問題。在每次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我的腦海里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朋友們提出這些問題的前因到底是什么?其實并不是那表面上,逐漸的高溫酷熱。更深層次的核心問題是,朋友們對于咱們自己的海參圈系統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和認識。
今天這期節目,我們會和大家一起共同梳理一下,參圈的系統模式。真正的讓大家對于自己的參圈有一個徹底明確的系統分類認識。做到合理化的結合自身參圈硬件條件,來有針對性的規劃我們的養殖事業。以此,從源頭上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一、確認模式,布局系統。 明確細分我們參圈的養殖模式: 1. 從小苗養到成品參(常年四季模式); 2. 從小苗養到大手撿苗(8--20頭/每斤)(春夏秋或秋冬春夏模式); 3. 從大手撿苗養到成品參反季模式(秋冬春三季); 4. 從小苗網箱養殖到中大苗(20--200頭/每斤)(春夏秋三季模式); 5. 從大手撿苗養到成品參常溫模式(春夏秋三季模式)。。。
二、充分了解自己參圈的現有硬件系統: 1. 透水壩深水圈(水位3米以上)系統:特點,水質的日交換量大; 2. 閘門自然納潮圈(水位1.5米--2.5米)系統 3. 泵提水納潮圈(水位1.5米--2.5米)系統 4. 圈底水位線低于潮溝水位線(下挖圈)系統。。。
未來的海參產業“發展鏈條”,正是由各自階段性分工不同的模式+與環境相匹配的系統組合而來的。
三、現有硬件系統下,因地制宜,改造升級:
1. 無論春秋冬夏,東西南北;電力設備投入,是水產養殖業從傳統粗養走向科學精養的標準配置。 近半年時間內,很多海參養殖群里熱議的話題無外乎遮蔭網和打井。但是我發現大家往往過分的關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容易忽略另一件事。都在想著弄上遮蔭網,海參就熱不死;而并不關心,海參熱死之前,其實圈水就已經“死了”。就單獨從夏季高溫,海參致死的流程上來看,往往都是藻類系統,微生物系統先出現問題導致大量的死亡衰敗,引發后續圈底,圈水的溶解氧,氨氮,硫化氫等水化指標的巨變,從而導致海參的不耐受,通過出爬上礁,搖頭吐腸來向環境索取相對比礁內環境更好的溶解氧和低毒水域。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夏季高溫,它只是表面上和名義上的海參殺手。其實真正致海參于死地的正是海參賴以生存的大環境。只不過高溫在大家眼里,承擔了前因和后果的雙重罪名。 縱觀比我們海參養殖區水溫、氣溫更高更熱的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他們在夏季高溫期的水溫,也達到或超出了所主養水產品種的理論水溫耐受上限。但是由于大量增氧機、攪水機等相關電力設備的推廣使用,在同樣一片高溫的藍天下,那邊池塘的水體流動性更大,水體中藻類微生物的良性循環相對更穩定、持久。溶解氧相對也更高。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質,也會隨著水體的交換、運動得以轉化。 最為關鍵的是,不論烈日當頭的高溫,還是陰暗悶熱的酷暑。真的都很有必要。 反觀,我們海參養殖產業,從發展至今,大多以過去的簡單粗放,大水面的模式留存到現在。很多參圈并沒有配備與產量想匹配的電力。這也是導致了咱們海參圈系統,抵御環境突變能力較弱的一個短板和制約。 就說咱們大家都在關心的遮蔭網系統來說,如果離開了充氧機,攪水機等電力系統的配合,那這張網所帶來的隱患可能是難以估算的。 2. 盡量不把希望寄托在單一系統的改造上。 很多朋友聊天的時候會說,某某地區的某某人,因為打了一口井,或是上了遮蔭網,保住了大部分海參的例子。以至于很多朋友跟風而上,自己也去異地效仿。但是我想說的是,每一段成功的故事,都有其背后專屬的前提條件。都是在相對特定的環境中衍生出的結果。如果說,哪一種模式哪一種系統就能完全抵御,高溫給海參帶來的傷害,那么我相信,未來全國海參主產區,大豐收的日子離我們就不再遙遠了?墒聦崊s是,每個地區,海域,土壤,風向,潮水等等的差異化地域結構,就注定了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舉例來說,大連皮口萬眾地區,某圈地下海水井鹽度在千分之60左右,如果夏季一味的靠直接加注這樣的高鹽度井水,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說,某海域參圈凈水面積不低于100畝,且長寬比相對接近。拋開搭建遮蔭網的費用暫且不談,就遮蔭網當年夏季的管理維護工作,在同樣是搭網開網高峰期的六七月份,以現有海邊遮蔭網專業從業人員的量上來看,活能不能趕過來,都是未知的因素。 如果今年我們掛上遮蔭網的夏天,恰巧趕上了連續悶熱陰雨天,那這背后可能引發的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提前應對處置呢? 所以,參圈系統的改造升級,不盲目,不跟風,不走單一路線,提前做好綜合應急處理預案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3. 些許心里話,送給看到文章的你: (1)高溫酷暑肆虐,這種情況下,海參養殖已經如“刀口舔血”要不要養參,已不是參價所決定的;而是咱們是否有信心,有現金,有辦法,有能力做好這一整套的養殖安全防控系統,盡最大努力的,確保那一份相對的“萬無一失”。 (2)海參安全渡夏,沒有真正的“萬無一失”,只有可能的“百密一疏”。細節和“天地”永遠決定著我們的“盈利風險系數”的高與低。 (3)“千萬家財隨參去,切莫盲目賭運氣”。海參渡夏的風險,是我們養圈人自己的。如果養,請務必再思考、再精進。。。賭要有賭的資本,再生產要有再生產的能力。辛辛苦苦半輩子的心血,切莫一次壓上。 |
|
|
|